日前,第三届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政企对话会在昆明举行。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代表围绕“基于海洋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合作”“数字赋能蓝色经济”“人文交流助力海洋文旅”3个话题面对面交流,寻找合作契机,探索蓝色经济的无限可能。
现代化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海洋运输效率,推动了海洋渔业升级。塞舌尔渔业和蓝色经济部首席秘书长埃内斯塔以塞舌尔重要的贸易枢纽维多利亚港为例进行分享。近期,塞舌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深港口泊位、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及改善冷藏设施等项目。与此同时,塞舌尔持续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方式来保护环境,最大化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埃内斯塔认为,印度洋在水产养殖、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蕴藏巨大潜力。要想把这种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离不开各方携手合作。我们需要共同推进有效的管理举措,加大投资力度并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和缅甸等国均有业务开展。“印度洋地区是连接亚非欧的重要海上通道。印度洋地区国家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平台。”公司董事长王曙平说,未来将充分发挥企业在水利、能源、机场、道路、桥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开展合作,为增强全球南方国家海上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坦桑尼亚畜牧和渔业部副部长姆捏提认为,蓝色经济是印度洋地区的宝贵财富。当前,数字赋能蓝色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坦桑尼亚致力于将数字解决方案融入蓝色经济的方方面面。
姆捏提说,在渔业监管方面,通过数字赋能,可以监测和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行为,也可以实现个体渔民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在海事安全和气候监测方面,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实时天气更新和导航支持能更好地保障渔民的捕捞安全。在能力建设方面,通过数字虚拟培训模块可以提升渔民的技能水平。姆捏提表示,互联网覆盖有限、数字工具成本高等因素制约着坦桑尼亚蓝色经济的发展。因此,希望各国加强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
历史悠久的航海技术,独特的海洋节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规划和监督部副部长廷蒂普说,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传统航海技术以及独木舟制造工艺等独到技艺,可以和其他国家分享,互学互鉴;希望能够加强文化节庆活动交流,与地区各国共同发展联合旅游计划,吸引更多全球游客。“海洋文化旅游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收益,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在造福酒店业、手工业等行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海洋自然和文化资源。”
云南网记者 刘子语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