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依托高峰牛资源优势,以及云南省重点帮扶高峰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利好政策,及时制定“一县一业”肉牛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奖补措施,对能繁母牛、牛犊、分散圈养、集中放养均给予相应补助。群众发展高峰牛激情高涨,势头强劲。广南县董堡乡董弄村委会木厂村小组从过去的“空心村”蝶变为现在的高峰牛“产业村”。
倍增计划,让群众主动回村养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广南县董堡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学习研究县倍增计划奖补措施,把高峰牛作为“一村一特”支柱产业来抓,在7个村委会成立高峰牛养殖工作专班,抽调乡、村、组党员干部为专班组成员,全方位宣传肉牛倍增计划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引导群众发展养牛。
木厂村小组位于董堡乡董弄村委会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是广南县外出务工人员比例较高的一个村寨。目前,全村104户356人中,60户整户外迁,其中51户在广南县城置办房产,祖宅多年闲置不用,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乡村振兴,人是核心力量。董弄村委会采取挂村包户的方式,划分村小组、责任到个人,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回村养牛。
木厂村小组刘林深家获得5万元各项补助,带动养殖高峰牛7余头。而木厂村小组一共改扩建牛舍2000余平方米及各项配套设施,获得各项奖补资金30余万元。全乡奖补资金达160余万元。
董弄村委会副主任赵永文介绍,通过政策引导,木厂村小组群众有15户45人回家发展产业,高峰牛养殖从原来的10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300余头,撂荒地得到有效开垦,栽种生姜、烤烟、牧草等农作物,木厂村小组从原来的“空心村”逐步走向“产业村”。
金融活水,让群众大胆回村养牛
资金是推动养牛发展的动力源,也是解决群众资金不足,发展后劲不强的关键。董堡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政府+银行+养殖户”的金融助农合作模式,积极争取“肉牛贷”产品,利率不到3%,政府贴息利率的3%,连续贴息三年,让养殖户用最低的贷款成本发展高峰牛产业,大胆回村养牛。
村民赵泰才家自从整户搬迁至广南,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为务工收入。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工作难找,工资不高成为普通务工人员的“痛点”。赵泰才得知政府贴息“肉牛贷”后,大胆贷款25万元发展养牛,现在养牛规模已经达到30余头,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
据董弄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佑坤介绍,自从有了政府贴息贷款,群众回乡创业积极性高涨,整个村委会群众贷款达400余万元,高峰牛增长至900余头。而全乡的“肉牛贷”已达2800余万元,高峰牛存栏达6000余头。
“保姆服务”,让群众放心回村养牛
董堡乡党委政府团结县驻村队员、乡挂村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才、养牛致富“土专家”“带头人”,组建工作专班,采取“8个1”挂包帮模式,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为养殖户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规划、技术培训、项目申报、疫情防控、疫病救治等一条龙“产业保姆”服务,让群众放心养牛。
村民赵太庆外出务工10余年,根本不懂养牛技术,但有“产业保姆”的上门一条龙服务,他大胆发展养牛,现在已经成为回乡养牛的致富带头人。
建绿美乡村,留得住“乡愁”
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董堡乡党委政府和董弄村委会并没有放弃“空心村”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而是多方争取,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精准扶贫危房改造项目、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肉牛产业倍增计划奖补政策和绿美乡村建设等项目,先后获得300余万元帮扶资金修通进村道路、村内道路、产业道路,建设自来水管网、封闭排污管网,扩建牛舍,配套化粪池、堆粪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篮球场、健身器材、厨房、居室等附属设施,“空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升,环境卫生得到治理,还保留了百年老寨的原始风貌,整村红砖青瓦,古色古香,乡愁浓郁。
云南网记者 杨萍 通讯员 王丽越